初中阶段有害气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氧化碳(CO):
无色、无臭、无味的有毒气体,密度为1.291,空气中CO浓度达到12.5%-74%时,有爆炸的危险。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后,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
二氧化硫(SO2):
无色,常温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二氧化硫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
一氧化氮(NO):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不稳定,在空气中很快转变为二氧化氮产生刺激作用。氮氧化物主要损害呼吸道,吸入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严重时可发生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二氧化氮(NO2):
有毒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
硫化氢(H2S):
无色、剧毒气体,密度为1.19,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氯化氢(HCl):
有毒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氰化氢(HCN):
剧毒气体,有苦杏仁味,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氟化氢(HF):
有毒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光气(COCl2):
剧毒气体,曾被用于化学武器,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这些气体在初中阶段的化学课程中都有涉及,学生需要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危害以及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