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相关的梗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中英文夹杂:
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中文词汇来替代某些英文单词,而在说话时中英文夹杂,例如将“presentation”翻译为“演示”、“提交”等,但都无法精准表达原意。
“润”梗:
原本指移民或留学机构打广告时用的谐音梗,表示移民国外。后来,在年轻人中传播,含义可以指从不好的地方到好的地方,或者在工作上表示离职。
学习评价:
学习好的留学生被称为“镀金”,而学习不好的则被称为“贴膜”,即通过留学来提升自己的背景或形象。
代购现象:
留学生有时会因周围人的支持而进行代购,尤其是当他们对美国物价感兴趣时。
留学动机:
有人认为去留学是因为本科学校太差,想要逃避国内的学习和就业压力。
语言环境:
留学生刚到美国时,可能会遇到语言障碍,例如点餐时常常使用“this one”来代替不熟悉的英文单词。
国外大学考试:
留学生在美国可能会面临各种考试挑战,例如GRE、托福等,有人分享了自己的考试经历作为幽默的素材。
独立生活:
留学不仅仅是学习,更是独立生活的开始,留学生需要学会自己处理各种问题,如租房、选课、办理学生ID等。
留学成本:
美国本科教育费用非常高,尤其是私立名校,一年的学费可能高达40万人民币。
文化适应:
刚到美国时,留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生活上的挑战,如租房、选课、办理学生ID等。
学费差异:
公立医院对本州居民收取的学费通常远低于对外州居民和外国留学生的收费。
反向意林:
留学生在互联网上经常遇到一些幽默和讽刺的段子,例如“反向意林”中提到的“外国父母18岁以后就不管他们孩子了”。
这些梗反映了留学生在异国他乡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也体现了留学生群体在社交媒体上的幽默和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