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开头描写“清国留学生”的用意主要有以下几点:
讽刺与挖苦:
通过描写清国留学生的辫子,讽刺他们迂腐、沉重的封建思想,这些思想是鲁迅所不齿的。头顶上的大辫子被比喻为“富士山”,解散辫子则宛如小姑娘的发髻,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揭示了清国留学生思想本质上的矛盾。
表达厌恶与不满:
鲁迅对清国留学生的庸俗、腐朽的思想品质表示厌恶,认为他们既想学时髦,又要表示忠于腐朽的清王朝。这种描写不仅表达了鲁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也为下文与藤野先生相见埋下伏笔。
反映个人情感与立场: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看到清国留学生的醉生梦死生活,深恶痛疾,这种情感也反映了他不愿与清国留学生同流合污的爱国主义思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富强贡献力量,而清国留学生的行为则与他的理想背道而驰。
对比与衬托:
通过描写清国留学生与日本学生的不同生活态度和行为,鲁迅进一步突出了自己与他们的区别,衬托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综上所述,鲁迅在文章开头描写“清国留学生”的用意在于通过讽刺、挖苦和厌恶的手法,揭示他们的思想本质和生活态度,表达自己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的爱国情感,并通过对比和衬托,突出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