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圈的套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过度包装和夸大其词:
留学中介可能会夸大其服务质量和成功率,虚构或夸大录取案例。
服务流程不透明:
有些中介在申请过程中不提供详细的服务内容和步骤,使客户难以了解整个申请流程。
巧立名目、随意收费:
中介可能会设置各种额外费用,或在未事先明确告知的情况下增加费用。
虚假承诺:
中介可能会承诺100%的名校录取率或某些不可能实现的保证,诱导学生签订合同。
利用亲情诈骗:
诈骗分子可能会冒充老师或医生,声称孩子的紧急情况,要求家长汇款。
不尊重客观事实:
有些机构可能会花钱“买学生”,让成功申请的学生为其做宣传,或进行学历造假。
PUA学生:
无良中介可能会故意降低学生的期望值,使学生接受比实际能力低得多的学校。
团队人员流动性大:
大型机构可能因人员流动导致服务不稳定,影响申请进度和学生体验。
合同暗藏玄机:
留学合同中可能存在不公平的条款,损害学生的权益。
换汇被骗:
留学生在外缺少现金,很容易被盯上,骗子通过换汇进行诈骗。
利用求职心态被骗:
骗子利用留学生在OPT阶段或准备申请H1B的心态,威胁缴纳罚金,否则三年内不得进入美国。
代缴费/代打车/代购物:
骗子通过代缴费、代打车、代购物等方式进行诈骗,骗取学生的钱财。
高汇率换汇/私人换汇:
骗子伪装成老乡或校友,在微信群中找人换汇,骗取钱财后消失。
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留学服务机构不如实介绍情况,把代理学校说得天花乱坠,而对教学质量、生活费用、生活保障、学历文凭认可程度等信息不全面告知。
服务收费不透明、不公开:
同一目的地、同一专业,各机构收费项目不统一、收费标准相差很大,且事前不透明、事后说不清。
设置不公平合同条款:
一些留学黑中介利用消费者对申请过程和相关法律不熟悉等弱点,不使用有关部门发布的标准化格式合同范本,或在合同书上加入一些不平等条款。
“镰刀流”项目:
一些所谓的“留学生博主”通过虚假宣传,骗取学生钱财,例如报读哈佛暑期项目等。
这些套路不仅损害了学生的经济利益,还可能对他们的学业和前途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留学生和家长们应提高警惕,选择正规、透明的留学服务机构,并在签订合同前仔细阅读条款,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