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留学中常用的俚语包括:
Barbecue (BBQ):
用木炭或煤气在户外烹调。
Beaut, beauty:
形容好或出色,通常用于讽刺语气。
Bro:
称呼男性朋友或亲戚。
Bright as a button:
看上去很新、有活力。
Bright spark:
聪明、伶俐、专心、悟性。
Bring a plate:
每人自带食物大家分享,不能带空盘子。
Bush:
新西兰本地森林。
Bushed, had:
表示疲惫或累。
Nerd:
意思和汉语中的书呆子类似。
Jock:
与书呆子相对,通常指运动员或肌肉发达的人。
Slicker:
城里人对乡下人的贬称,或指油滑、老于世故的人。
Hick:
乡巴佬、土包子。
Penny-pincher:
指花钱很当心、吝啬的人。
Cheapskate:
比penny-pincher更贬损,指万事以省钱为本的人。
Thumb:
和all thumbs一起表示做事不灵活或笨拙。
Potato:
和mall rat一起表示与美国人生活习惯有关的人。
Party animal:
派对狂。
Look at the material:
形容一个人长得好看。
Nailedit:
搞定。
To Let:
空置出租/招租。
Skive off:
懒惰或拖延的代名词。
Dead As A Doornail:
一命鸣呼/完全作废。
Dosh:
表示金钱。
Libes:
图书馆。
No hard feelings:
别往心里去/请别见怪。
Chinwag:
闲聊。
Waive:
豁免一些语言成绩或费用。
裱花:
谐音“标化”,即标化考试成绩,如雅思、托福、GRE、GMAT等。
套磁:
提前给院校教授发邮件,以便互相了解或申请进入教授的研究组。
全聚德:
谐音“全拒得”,意思是自己的申请全都被学校拒绝了。
31. 大葱:Congratulations的简写,表达对拿到offer的小伙伴的祝贺。
32. 翠鹿/翠菊:分别代表直接录取和被拒。
33. 卧佛寺:谐音offer,留学生每天拜拜卧佛寺,offer到手“更容易”。
34. 25 Fall / XX Fall:数字是指年份,Fall是指该年第一学期入学。
35. con offer:预录取,指有条件的录取。
36. BG / Bar:BG是Background的简写,指申请人的申请背景;Bar是指录取门槛。
37. DIY / 半DIY:DIY即Do it Yourself,指不依靠中介自己完成申请留学流程;半DIY是指从中介或咨询中获取少量指导。
38. Defer:早申阶段录取结果的一种,指既没有被录取,也没有被拒绝,通常被拖延到常规申请阶段。
这些俚语在留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中非常常见,了解这些俚语有助于更好地融入留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