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德国期间,学生原则上是允许打工的,但存在一些限制和考虑因素,导致部分学生选择不去德国打工。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
工作机会有限
尽管德国有众多工业企业,理论上提供了丰富的打工岗位,但实际上留学生面临的工作机会并不多。经济衰退导致工作机会减少,尤其是在假期期间,工作更是难以寻找。
德国的合法外派劳务主要是蓝领工作,需要付出辛苦的劳动,且工作上升空间有限。对于以英语上课的学生来说,德语水平不足可能导致难以在德国顺利升迁,遇到“玻璃天花板”。
高昂的生活成本
德国的生活成本较高,即使公立大学免学费,其他方面的开销如住宿、饮食、交通等也需要考虑。学生需要先学习德语并通过考试,再申请大学,整个留学过程的时间成本较高。
在德国找对象的选择余地较少,且生活费用不断攀升,这对于一些中低收入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语言和文化障碍
对于从未离开过家、年轻且心态较为依赖父母的人来说,去德国可能会面临适应困难。德国的生活条件可能不适合某些人,例如数字基础设施缺乏、语言障碍、住宿紧张等。
德国人对外国人的不友善态度以及官僚主义和行政管理问题使得生活和工作并不惬意。
签证和工作许可
留学生需要获得学生签证,并且签证上会注明允许打工的时间和条件。持短期签证学习语言课程的学生不允许打工,非欧盟和欧洲经济区(EEA)的学生每年打工时间有严格限制。
经济压力和家庭支持
许多学生因为专业的关系,假期全是考试,根本没时间打工,经济完全要靠家里支持。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学生可能无法承担在德国打工的费用。
回国发展的吸引力
很多毕业生认为国内的就业机会和德国相同或好于德国。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以及技术、互联网和娱乐产业的繁荣使得国内市场非常有吸引力。
综上所述,尽管留学德国期间允许打工,但学生面临的工作机会有限、高昂的生活成本、语言和文化障碍、签证和工作许可问题、经济压力以及家庭支持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部分学生选择不去德国打工。建议学生在选择留学和打工时,充分了解并权衡这些因素,以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