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就业,也称完全就业,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假设,指的是除了正常的暂时不就业(比如工作转换等),所有的人都找到合适的职务,没有浪费现象。在充分就业情况下,仍然会存在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充分就业与一定的失业率并存,这种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是长期均衡的失业率或充分就业的失业率。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经济产出接近或等于潜在产出,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处在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
充分就业的含义包括:
就业率达到最佳程度:
充分就业是指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就业状况达到最佳程度,就业率高于此水平数,就会出现通货膨胀,就业率低于此水平的话,就会出现大量的失业率,从而影响整体经济状况。
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充分就业者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做到有效率的工作,人力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即几个人干几个人的工作,如果两个人的工作三个人干,也被认为是有一个人失业,这就是经济学家通常说的“隐形失业人口”或“潜在过剩人口”。
存在自然失业率:
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有就业岗位,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这种失业具有一定的自然合理性,属于劳动力人口的正常流动,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动态调整过程。
经济繁荣阶段:
充分就业被认为是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的优化状态,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事实上,充分就业都被认为是存在自然失业率的就业状态,自然失业率是长期均衡的失业率或充分就业的失业率,这时的经济运行周期处在高涨或繁荣阶段。
综上所述,充分就业是一个理想的经济状态,尽管在现实中难以完全实现,但它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政府通过刺激私人投资、促进国家投资、实行累进税等措施,力求实现充分就业,以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