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就业协议,即签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也称三方协议,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它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在毕业生正式步入职场前,这份协议连接着校园与社会,为毕业生的就业之路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指引。
就业协议的法律性质
从法律层面来说,就业协议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聘用关系、明确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它的签订意味着双方达成了初步的就业意向,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协议自行终止。
就业协议的签订流程
毕业生填写基本情况及应聘意见 ,并签名。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及人事调配部门签订意见
。
学校审核并签章,一式三份,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各持一份。
就业协议的作用
确立聘用关系: 明确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学校作为见证方,维护就业秩序、保障双方合法权益以及证明学生毕业信息真实性。 三方协议是高校进行毕业生就业管理、编制就业方案以及毕业生办理就业落户手续等有关事项的重要依据。 注意事项 签订协议前保障双方权益:
办理就业手续:
签订协议时,需要以学校签章认定的印有统一编号的原件为准,并且只能与一个用人单位签订。
签订协议后,毕业生应认真对待,不可草率签订,因为三方协议书只是就业意向,不是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对劳动关系没有约束力。
结语
签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在正式进入职场前的重要法律行为,它标志着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初步达成就业意向,并为后续签订劳动合同打下基础。因此,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时应充分了解相关信息,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