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应加强以下内容:
就业政策辅导:
主动规避“政策壁垒”,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和地方针对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如创业补贴政策、基层就业代偿学费政策等,鼓励学生多渠道就业。
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
适度调整就业期望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提倡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参与就业,树立“择业竞争观”和“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
强化诚信教育:
夯实毕业生道德基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
筛选就业信息:
帮助毕业生择业决策,收集和分析各类职业信息,包括行业动态、职位要求、薪资待遇等,引导学生关注相关行业网站和企业官网,了解目标职业的发展前景。
倡导自我创业:
拓展毕业生就业途径,鼓励和支持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创业实践。
自我认知: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价值观,从而明确自己适合的职业方向,例如通过性格测试辅助判断自己更适合与人打交道的销售岗位,还是专注于技术的编程岗位。
求职技巧传授:
包括简历制作、面试技巧、仪表仪态、如何回答常见问题、小组面试的注意事项等。
就业心理指导: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做好择业前的心理准备,排除心理干扰,克服盲目自信、自卑畏怯、急功近利、依赖等待等心理障碍。
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建立“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形成三级联动互动管理体系,由表及里地渗入各教学单位。
学生档案管理登记制度和毕业生跟踪回访制度:
加强学生在校综合表现的跟踪记录,通过完备的档案记录和规范的程序推选,实施“优秀毕业生首推计划”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优秀学生。
思想心理指导:
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标准、确立高尚的求职道德、选择正确的成才道路。
技术指导:
提供与职业相关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
通过加强以上内容,就业指导可以更全面地帮助大学生顺利从校园过渡到职场,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