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就业目标是指在城市范围内,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期望达到的就业数量和质量的标准。具体来说,城市就业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就业数量目标:
这是指城市希望增加的城镇从业人员数量。例如,某个城市可能设定目标为增加20万城镇从业人员。
就业质量目标:
这包括提高在岗劳工的保护水平,包括物质和精神层面的保护。例如,确保就业者能够有适当的情绪宣泄途径、实现自我价值感以及安慰其冷冰冰的是非之心。
减少失业目标:
城市通过促进就业,减少失业人数,特别是大规模失业,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例如,设定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超过70%的目标。
扩大妇女就业机会:
城市希望为妇女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平衡性别就业结构。
提高特定群体就业率:
例如,针对特困人员、"4050"人员(指年龄在40至50岁之间的人员)以及“零就业家庭”等特定群体,设定更高的就业率目标,如特困人员和"4050"人员再就业率超过50%,"零就业家庭"就业率超过95%。
控制失业率:
设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一定水平,如3.5%。
这些目标通常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来实现,如落实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就业帮扶补贴政策、推进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
综上所述,城市就业目标是城市在就业方面设定的具体期望和标准,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就业数量和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