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就业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优化就业环境
通过产业振兴、数字转型和劳动需求推动,拓展就业渠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建立健全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推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便利共享。
落实就业政策
健全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升级就业社区、零工市场、就业驿站等基层服务平台。
推动财政、货币、就业、产业等政策协同发力,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强化部门定期会商,不断拓展就业新的增长点。
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开发更多发挥毕业生学有所长的就业岗位,支持中小微企业、社会组织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多措并举拓展农民工外出就业渠道,健全劳务协作机制,打造特色劳务品牌。
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县域就业容量。
提升就业服务质效
构建高质量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密集开展春风行动等“10+N”就业服务活动,持续加强全国“一库一平台”建设,推动“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提质增效。
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加大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残疾等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力度。
推动创业带动就业
营造宽松便捷的创业准入环境,深化商事制度、行政审批制度等改革。
培育创新创业公共平台,总结推广新型孵化模式,加快发展创客空间等。
支持创业担保贷款发展,加大减税降费的力度,调动科研人员创业的积极性。
加强职业培训
推进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加大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