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旨在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以下是教育部实施的主要就业举措: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加强就业市场需求分析研判,编制发布人才需求报告和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动态调整学科专业,主动布局新兴学科专业,扩大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布点,并对就业质量不高的专业实行红黄牌提示制度。
加强就业与招生、培养的联动,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高校办学资源配置、教学质量评估、招生计划安排的重要依据。
强化就业政策落实
加力落实助企稳岗促就业政策,加大促就业政策宣传解读,优化规范招聘安排和秩序。
支持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支持政策研究。
推行“万企进校园”计划,拓展实施“万企进校园”计划,支持二级院系积极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小型专场招聘活动。
开发就业岗位
深入开展“访企拓岗”行动,多渠道开拓就业岗位资源,落实“两个100”和“不少于10家”要求。
支持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开展民营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专项行动。
挖掘基层就业空间,继续组织实施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
提升就业指导服务
利用教育部“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等资源,为毕业生提供政策解读、简历制作、面试辅导、求职技能等“云课堂”“云指导”。
组织毕业生参加实习实践、社会调研、志愿服务、职业培训等活动,提升就业能力。
推进就业监测与综合评价改革,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就业评价体系。
支持特殊群体就业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扩大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提供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参与重大科研项目。
构建高质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推行“24365携手促就业精准服务”,全面推广使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加强分行业分区域就业市场建设。
畅通入伍绿色通道,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
通过这些举措,教育部致力于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促进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