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一扶”政策是指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工作的计划。该政策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等部委共同组织实施。其目的是向基层单位输送具备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结构,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服务内容与期限
支教:支援乡镇基层教育事业,主要从事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小学、初中学科教育。
支农:支援乡镇基层农业生产工作,主要从事涉农产业(种植业、养殖业、深加工等)建设工作。
支医:支援乡镇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主要从事临床诊疗、中医诊断、医疗救护、医学检验工作等。
帮扶乡村振兴:包括帮扶乡村振兴、水利等服务项目。
招考对象与条件
学历:大专以上学历。
其他条件:政治素质好、身体健康等。
服务期限与待遇
服务期限:一般为2年。
生活补贴:按照当地乡镇机关或事业单位从高校毕业生中新聘用工作人员试用期满后的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并根据物价、同岗位人员待遇水平等动态调整。
社会保险:按规定参加服务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包括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其他待遇:给予新招募且在岗服务满6个月以上的“三支一扶”人员一次性安家费补贴3000元。
招募流程
制定计划:根据国家下达的招募计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确定人选: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确定人选。
培训上岗:对招募的人员进行培训后安排到相应岗位工作。
政策意义
“三支一扶”政策不仅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渠道,也为基层单位注入了新鲜血液,推动了基层教育、医疗、农业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发展。通过这一政策,国家旨在培养一支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青年人才队伍,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