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的好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强化就业优先导向
构建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开展就业影响评估,强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生产力布局对就业的带动,着力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
强化就业政策落实
实施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推出银发经济促就业支持举措,加大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企业的支持。开展就业政策分类宣传,更新就业创业政策清单,推动政策进企业、进园区、进校园、进社区,提高政策的知晓度和落实率。
强化青年就业支持
出台新一轮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支持政策,持续挖掘公共部门岗位,着力扩大市场化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为超过200万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实施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强化就业观念引导,提供“1131”实名服务,促进尽早就业。
强化其他群体保障
扎实推动农民工就业,举办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支持组建劳务协作区域联盟,积极培育劳务品牌,2024年底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到3305.2万人。健全就业援助工作机制,打包推出“两优惠、三补贴”政策,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兜底帮扶,全年共帮扶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15万人、困难人员就业163万人。
全力挖掘就业增长潜能
推动财政、货币、就业、产业等政策协同发力,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强化部门定期会商,不断拓展就业新的增长点。用好用足存量政策,落实稳岗返还、税收优惠、担保贷款、就业补贴等政策,推广直补快办模式,更好发挥政策效力。
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
开发更多发挥毕业生专长的就业岗位,加力支持中小微企业、社会组织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建立城乡基层岗位归集发布制度,促进青年多渠道就业创业。深入实施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为未就业毕业生和失业青年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全力帮扶其他群体就业
多措并举拓展农民工外出就业渠道,健全劳务协作机制,打造特色劳务品牌。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县域就业容量,推动兴业、富民一体化发展。落实就业援助制度,运用好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
全力提升就业服务质效
构建高质量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密集开展春风行动等“10+N”就业服务活动,持续加强全国“一库一平台”建设,推动“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提质增效,提升服务可及性、均等化和专业化水平。健全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更好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
加强职业培训
深入推进技能中国行动,聚焦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养老照护等重点领域需求,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他们稳定增收。
发挥新业态新模式稳就业作用
提高预约出租汽车、外卖、快递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能力。
落实延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等政策
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以及特困行业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等政策。
这些措施涵盖了政策引导、就业支持、职业培训、服务提升等多个方面,旨在多渠道促进就业,确保就业局势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