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生的上课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讲座:
这是最传统的授课形式,教授在讲台讲解,学生在下面听讲、记笔记,并偶尔发言。通修课程如大学物理或微观经济学通常在大教室进行,而专业及选修课程每班不超过二三十人。
习题课程(辅导课):
作为讲座的补充,由助教主持,学生自愿参加。习题课讲授与当期课程相关的几个标准问题的解法,帮助学生解决课业困难。
小型研讨会(Seminar和Workshop):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高阶授课形式。每次由一名学生发表其对研究对象的调查结果,然后其余学生提问,最后由教授总结。这种讨论会人数较少,每个人都有机会畅谈自己的观点。
讨论班:
课时一般为30分钟到1小时不等,人数在10至20人左右。讨论形式轻松随意,学生围坐成一圈或分组讨论,老师会听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或要求自我陈述,并给出评分。
实践课:
侧重于实践操作的专业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计算机房或新闻直播间中度过。学生根据课上的知识和操作教材的指导,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最后可能还需完成实验报告或项目汇报。
一对一辅导:
每个学生会被分配至一位老师或学院研究员作为个人导师,导师会不定时与学生交流,提供学习反馈,并辅导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
毕业设计:
作为本科阶段学习的一个总结,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创新性问题,有时可以组成团队完成项目研究及开发。
带薪实习:
学校与业界联系,使学生获得第一手的专业实践经验。实习通常占用一个学期或一个暑假,可以按课程计算学分,并有一定的收入。
建议
提前预习:熟悉课程内容和知识点,了解相关美国文化背景,进行薄弱课程的相关辅导。
勤做笔记:在上课过程中勤记笔记,及时解决预习时不懂的问题和难点,加深理解。
积极参与:课堂上多提问、发表个人意见,参与课堂讨论,这有助于提高学期分数。
利用资源:善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进行多维巩固和学习。
这些上课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留学生根据课程特点和个人学习风格,灵活调整学习策略,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