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校作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步骤:
明确作业目标
作业设计应与学习目标相匹配,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
作业应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本质及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并体现课程标准中的十大核心素养。
作业类型与难度
结合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严格控制书面作业量,适当布置实践类作业,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作业难度应适合各层次的学生需求,设计前置性作业以了解学情和初步感知新知。
作业设计原则
依标设计:作业应符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致性原则:作业设计应与学习目标相匹配,评价应嵌入作业布置中。
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相结合:适当布置实践类作业,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育。
层次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作业设计应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需求,增加趣味性以提高学生兴趣。
作业实施与反馈
设计作业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保作业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
作业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改进学习方法。
评价与激励
作业评价应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分数评价外,还可以采用展示、交流、评价表等多种方式。
评价应注重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
作业报告
作业设计完成后,可以撰写作业设计报告,总结设计思路、实施过程和预期效果。
作业名称: “我们的学校”美术单元作业设计
单元信息:
年级:三年级
科目:美术
单元主题:我们的学校
单元分析:
本单元内容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通过观察、认识、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运用,运用透视、对称、均衡、重复等变化增强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了解学校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学会运用美术知识表现学校的特色。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设计一系列与学校相关的美术作业,包括绘画、手工制作等。
通过观察和记录学校的建筑、设施、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独特的学校美术作品。
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观察和记录学校的建筑和设施,绘制简单的平面图或草图。
第二课时:根据观察和记录,创作一幅描绘学校特色的美术作品,如学校建筑、校园风景等。
第三课时:展示和评价学生的作品,进行交流和讨论。
通过以上步骤和原则,可以设计出既符合学生需求又具有教育意义的学校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