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留学网-留学游子的家园

烟台留学网-留学游子的家园

高处作业等级怎么区分

59

高处作业分级标准主要依据作业高度和直接导致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进行划分,具体如下:

一、分级标准

高度划分

以坠落高度基准面为基准,将高处作业分为四个等级:

一级:

2m至5m(含2m)

二级:5m以上至15m

三级:15m以上至30m

特级:30m以上

分级依据

标准结合11种直接导致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如风力、高温、低温、湿滑环境等,对不同高度等级的作业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二、关键标准内容

高度计算方法

作业区各位置至坠落高度基准面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作为该位置的作业高度。

危险因素分类

气象因素:

阵风风力5级(8.0m/s)以上、低温环境(≤5℃或接触冷水≤12℃)

环境因素:平均气温≤5℃、作业场地面湿滑(冰、雪、油污)

物理条件:能见度差、与带电体距离不足、立足面不稳固等

分级示例

例如,某施工人员在15m高处作业,需评估风力、气温等环境因素,若均符合Ⅱ级高温标准,则可能被划分为 二级高处作业

三、其他注意事项

分级基准:

所有分级均以坠落高度基准面(通常为作业现场最低点)为计算依据。

行业应用:建筑、化工、电力等行业普遍采用该标准,但具体分级细则可能因行业特性有所调整。

安全要求:不同等级作业需对应不同安全防护措施,如一级需基本防护,特级需专项方案。

以上标准综合了国家标准及行业实践,确保高处作业风险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