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业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步骤:
作业布置的形式与要求
课文预习:以导学案为主,根据教学进度适当安排,可以包括读熟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给生字注音组词等。
背诵课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可以采用互背或老师抽查的方式。
阅读与摘抄:以课内外阅读、摘抄等实践性作业为主,平均每生每天作业量不能超过30分钟。
作文:根据单元教学进度和学生阅读情况布置,每两周写一篇作文,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要有感而发。
练笔:包括摘抄、心得体会、随笔等形式,每周不少于800字,根据学生实际有所侧重。
作业的批改要求
实践性作业: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或学生实际随堂或灵活检查,并及时对学生情况进行评价、指导。
背诵课文: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采用互背的方式或老师抽查的方式,并在规定的时间完成。
作文互批:学生互批篇数每学期不少于总数的三分之二,要有分数(采用百分制)、日期、总批、眉批等。教师须对作文全部略批,并及时掌握学生的写作状况,做必要的口头点评。
教师建立作业批改日志
作业批改日志:应包括作业的时间、班级、作业题的类型,错误在题目中的位置(全错或某一步骤出错),主要出错的学生姓名、出错的原因分析,以及某一题目的出错率等。
作业布置的原则
基础性原则:作业量要少,及时检查巩固。
兴趣性原则:作业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性原则:作业应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效性原则:作业应注重实际效果,避免无效训练。
实践性原则:作业应注重实践操作,如阅读、摘抄、写作等。
弹性原则:作业应有一定的灵活性,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
具体作业布置示例
预习类作业:如单元预习、课文预习,低年级要求读熟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给生字注音组词;中年级开始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尝试用“单元预习单”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
字词类作业:如抄写、默写、听写,注重掌握所学生字词,并能积累。
巩固类作业:如课堂练习册,针对课文中的能力知识点、语文要素进行训练和检测。
通过以上步骤和原则,可以合理有效地布置语文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