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作业的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明确作业时间
每次作业第一行书写“几月几日 星期几”。
整体要求
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书写正确,行列整齐。
不用涂改液,错误的可用“()”括起来,再在里面划“x”,也可直接画斜线,不得涂成黑疙瘩。
字间距均匀,字体大小适中,约占横线格的三分之二,书写时靠底线,每行从左边开始写。
每小题完成后,另起一行写下一小题。每一大题完成后,空一行,再写下一大题。
画图必须用铅笔和作图工具(尺子、三角板、量角器)。
计算题,以中线为分界,左、右各一道。
解决问题可不分左右,一行一行写,解答过程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写,一步一行,答题要另起一行。
作业目的性和针对性
作业布置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以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作业布置要适时适量,难易适中,要重视对学生预习、复习的指导和检查。
作业形式和量
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不仅布置读、写、算的作业,还要布置画、唱、操作、实验、实践、调查、考察、观察等方面的作业。
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
课外作业量要适度控制,初中生课外作业量每天不超过1.5小时,小学生每天不超过1小时。
检查和批改
教师必须及时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要保持一定比例的面批,日期要明确。
教师批改作业要注意示范性,书写要工整,标点要准确,符号要规范。
鼓励在作业布置和批改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可适当布置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作业。
学生习惯培养
教师应督促每位学生及时上交作业,如学生拖欠或不做作业,教师又没及时发现或没有采取补做措施,追究该教师的责任。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按时、规范、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作业展示和评价
教研组每月检查一次作业批改情况,学校不定期抽查与检查相结合,并将结果公布。
学校每学年要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各年级各学科优秀作业展评。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学生能够规范、高效地完成数学作业,从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建议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明确告知学生这些要求,并在作业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