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作业中防止坠落需从人员管理、设备保障和环境控制等多方面综合措施,具体如下:
一、人员管理措施
资质与健康要求
作业人员需持特种作业证上岗,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等患者及恐高症患者禁止从事高空作业。 - 作业前进行体格检查,确保无不适宜高空作业的健康问题。
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所有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包括防护设备使用、作业流程规范、风险评估等内容,并通过考核。 - 定期开展安全知识更新培训,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强化风险意识。
行为规范与监督
严格执行“十不准”规定:不违章作业、不酒后作业、不在不安全位置休息等。 - 设立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全过程巡查,发现违章行为立即制止。
二、设备与防护措施
个人防护装备
使用全身式安全带(优于腰带式),搭配带有自锁功能的速差防坠器,确保安全带锚点牢固。 - 配戴安全帽、防护眼镜等,防止坠物或物体打击。
作业平台与设施
选择可靠、稳固的作业平台(如经检测合格的脚手架、高空作业车),移动式平台需配备防倾覆装置。 - 洞口与临边设置1.2米高防护栏杆,并加设挡脚板;2米以上悬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
安全网与隔离措施
作业区域下方设置水平安全网,垂直间距不超过10米;无外架防护时,需搭设4米及4米双层安全网。 - 消除孔洞及无防护临边,设置盖板或防护栏杆。
三、环境与流程控制
风险评估与预警
根据作业部位和季节制定针对性安全措施,恶劣天气(强风、暴雨)停止高空作业。 - 实时监测天气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暂停作业。
规范操作与检查
制定标准化作业流程,如“高空作业许可证”制度,明确风险等级及防护措施。 - 每日检查安全带、安全绳、防护栏杆等设备,及时淘汰老化或损坏装备。
交叉作业管理
上下交叉作业需设置专人监护,确保垂直面安全防护。 - 吊篮等设备需编制专项方案,作业人员不得超过2人。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有效降低高空作业坠落风险,保障人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