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作业存在坠落、物体打击等重大安全风险,需通过多方面的规范措施来有效预防事故。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防范要点:
一、个人防护装备(PPE)的规范使用
安全帽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帽,佩戴前检查外壳是否破损、帽带是否齐全,调整帽箍至贴合头部,避免过紧加重闷热感。
安全带
2米及以上高空作业必须使用安全带,采用高挂低用原则,确保绳端钩子牢固挂扣在可靠结构上,避免摆动或被割断。
定期检查安全带磨损情况,禁止续接或打结使用,无法直接挂设时需设置安全拉绳或栏杆。
防滑鞋具
穿戴软底防滑胶鞋,禁止穿硬塑料底、高跟鞋等易滑鞋具,确保鞋底有防滑纹路。
其他防护装备
配戴防护眼镜、手套等,防止高空坠物或化学物质伤害。
二、作业环境与设备管理
作业平台与支撑
选择可靠、稳固的作业平台(如脚手架、高空作业车),确保支点牢固,梯子支柱承重达标,安装防滑梯脚。
消除孔洞及无防护临边,设置盖板或防护栏杆,防止人员坠落。
工具与材料管理
小型工具(如葫芦、千斤顶)需捆绑牢靠,禁止抛掷物料,使用绳索或吊篮传递。
电焊等动火作业需移除下方易燃易爆物品,焊条头及时收集存放。
三、作业流程与规范
风险评估与计划
作业前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安全通道、紧急撤离方案及工具材料储存要求。
规范操作要求
保持正确工作姿势,避免过度伸展或单侧用力,减少失衡风险。
电焊作业需佩戴绝缘工具,遵守电气安全规范。
安全行为准则
严格执行“十不准”:不违章作业、不酒后作业、不站在不安全位置休息、不抛掷物品等。
四、特殊环境与应急处理
恶劣天气应对
六级以上大风、暴雨、雷电等天气应停止高处作业,确保脚手架等设备固定可靠。
应急准备与演练
制定坠落事故、物体打击等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确保工人熟悉处理流程。
五、人员资质与监督
资质审查
高空作业人员需通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证》,进行健康评估,排除恐高症、心脏病等不适宜人群。
现场监督
指定专人负责现场安全监督,及时纠正违章行为,确保安全设施与施工进度同步。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实施,可有效降低高空作业事故风险,保障人员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