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留学带来的焦虑和愧疚,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帮助你应对:
把学术和个人生活分开:
坚持不把工作或学业上的情绪带到生活中。如果学业不顺,至少生活应该是相对甜蜜的。用不同的情绪看待半杯水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劳逸结合:
一段时间内学一部分内容,而不是今天学十多个小时,明天“摆烂”。同时给自己一些放空的时间,把时间交给自己,不做时间的奴隶。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给自己打气:
留学表面上看或许光鲜亮丽,实际则困难重重。但一定要为自己打气,告诉自己可以做到。可以先给自己制定目标,通过目标进行倒推,看看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事,从最简单的任务开始。如果觉得孤独,那就适应孤独。既来之,则安之。找到一些事情转移注意力,或者在困难上投入小小的精力,或许会发现并不是那么难。
多沟通交流:
无论如何都要抓住和别人说话的机会,无论是与父母、老师、同学,还是商店里的员工,都可以更新自己知识,拓宽视野。
做自己的“心灵导师”:
要学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留学这件事,把它视为一次难得的成长和自我提升的机会。当焦虑情绪来袭时,可以尝试自我暗示,告诉自己“我可以的”、“我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也可以通过冥想放松,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深呼吸,排除杂念,让身心得到舒缓。
信息收集:
提前收集留学地的相关信息,能让心里更有底。
拒绝盲目内卷:
每个人有自己的节奏。不要看到别人鼓吹早上五六点起床,学习24小时,一周写完论文,自己做不到就觉得自己很懒很废。逼自己长时间低效率的学习工作除了自我感动外毫无用处。
不要和别人比,和自己比:
没有人的成功是轻松得到的,你永远不知道别人在背后有多努力。同时机遇和运气是自己完全不可控的。所以我现在的心态就是:做到自己尽力不留遗憾就可以了。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不要害怕失败:
不管再优秀的人都会有挫折。其实很多时候和个人能力没有太大关系,就是他们自己的选拔制度觉得你们不合适而已。错过你是他们的损失。
让自己忙起来:
根据本人亲身体验,这个方法效果最好,让自己忙起来,没时间胡思乱想,隔绝焦虑,做自己的事情。
提前定制作业计划,拒绝拖延:
可以一块白板记事板,用双面胶粘在书桌上方的墙上。每周开始时将这周需要做的事情列好,在左边钉一些学术写作指南等等。这样可以清晰明了的帮你梳理未完成的任务,合理有效的安排时间。
积极和学校沟通,和导师联系,说明具体情况:
有很多同学刚出国,不适应全英教学。我们要积极面对,像跑长跑,会出现一个“极点”,但一旦克服后面会轻松许多。
多交朋友,赶走孤独:
留学之初,你可以寻求一些有经验的人的帮助,可以是当地的留学生朋友,或者当地的内地朋友,让自己可以更快、更直接地熟悉当地的环境,这样会让你更加自信。
保持运动:
运动真的能让你拥有好心情,哪怕只是在外面散散步。
保持联系:
和国内的家人、朋友多交流,和他们聊聊你的感受。
寻找趣味相投的朋友:
例如参加某项体育运动、文化团体、小组活动或志愿服务。或请老师、学生顾问或朋友帮你报名参加运动队、社团或志愿活动。
提醒自己已经很厉害了:
从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开始奋斗,你已经完成了一项很厉害的挑战,接下来要做的只是慢慢熟悉这里。
认识新朋友:
这会有助于排遣自己的情绪,增强认同感。你可以先和班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熟悉起来。
规律生活:
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保持规律的生活,确保一日三餐正常饮食并保证充足睡眠。要记得远离酒精和毒品。
减少一个人独处的时间:
感受到压力大的时候,千万不要一个人在房间憋着,因为独处很容易胡思乱想让压力越来越大。和同学多聊聊天或者外出走走,都可以转移注意力,在交流的同时你可能也能获得新的想法,让压力得到释放。
尝试Plan B:
如果承压能力很差,就不要太过注重结果,大部分国外大学也有为国际学生提供帮助的部门。
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