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对留学生学历认证政策进行了多项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认证结果分类变化
认证通过:申请人获得认证书,表明学历学位获得中国政府认可。
认证暂时失败:申请人收到“暂不认证通知单”,可补充材料或复核。
认证失败(新增):申请人收到“不予认证通知单”,无法再提交补充材料或复核,只能重新申请认证。
不予认证的情形增多
非高等教育层次文凭不予认证。
非学历教育课程毕(结)业证书无法通过认证。
特定经历证明(如研究经历、博士后研究)不被认可。
预科证明不能获得认证。
认证系统升级
认证结果细化为三种,并明确了在首次提交认证申请时必须确保材料完整、真实和有效。
认证书中添加与个人学历紧密相关的写实性描述,如“未全程在境外学习”、“学习时间短于学制要求”、“含境内研究经历”和“弹性学期制”。
部分国外高校学历学位认证加强审核
针对存在异常认证数据及频繁举报的院校,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将启动加强审查程序,并可能延长处理时间。
出入境时长要求严格
在中留服申请认证系统中,申请认证者必须在境外学习满180天。
特殊情况下的学历认证
对于因不可抗力因素(如疫情)导致的国内远程学习经历,以及弹性学期制、含境内研究经历等特殊情形,将在认证书中进行特别标注。
审核或更严格
从2025年1月1日起,回国后申请学位认证时,中国教育部会依据新的《学位法》对留学生获得的学位进行严格审核,包括学术成果的原创性和规范性。
准确不重复提交材料
若留学生在提交学历认证申请后接到“不予受理通知单”,将不再有机会补充材料或进行复核。
这些新规定的实施旨在提升学历认证的效率与公正性,确保留学生学业成果在国内得到有效确认,并维护留学市场的秩序和教育质量。建议留学生在选择学习方式和院校时,务必了解并遵守这些新规定,以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