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可能会最讨厌以下几类问题:
时间和汇率问题
“你那边现在几点?”
“汇率多少?”
这类问题虽然简单,但留学生通常会觉得对方不会自己查,而且接下来可能会被要求帮忙代购东西,非常麻烦。
学习和生活问题
“你出国是不是为了混文凭的呀?”
“你那边怎么天天都在吃喝玩乐啊?”
这类问题涉及到留学生的学业压力和生活状态,可能会让他们感到被误解和不尊重。
语言能力问题
“现在英语一定很牛了吧?来跟小朋友对话几句啊?”
“用英语说几句吉祥话呗?”
这类问题可能会让留学生感到被当作“英语机器”,而且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母语能力被质疑。
花费和金钱问题
“出国一年花了多少钱啊?”
“你们那边吃饭多少钱啊?”
这类问题涉及到个人隐私和经济状况,可能会让留学生感到不舒服或被误解。
社交和恋爱问题
“有对象了吗?是外国帅哥吗?”
“你怎么不带个外国男/女朋友回来啊?”
这类问题可能会让留学生感到被干涉私生活,而且他们可能会觉得这种问题带有刻板印象。
学术和考试问题
“你们还要考试啊,不是说外国都不考试吗?”
“你们上课都是全英文吗?能听得懂吗?”
这类问题可能会让留学生感到被质疑学术能力,而且他们可能会觉得这种问题暴露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障碍。
社交压力
被迫在亲友面前使用英语,有时甚至被要求翻译日常用语。
面对亲戚的质疑,如“你出国是不是为了混文凭”。
学业负担
繁琐的论文写作和格式要求。
无聊的数学题目和文科生对数学的普遍不擅长。
冗长的报告编写和复杂的格式要求。
文化差异
被问及个人生活细节,如“你那边现在几点?”,而实际上可以通过手机轻松查到。
被要求帮忙代购商品,尤其是在敏感问题上,如奶粉、香水等。
经济压力
被问及出国花费,有时被误解为炫耀。
被要求帮忙带物品回国,尤其是奢侈品,面临高额税费。
学术诚信
面临作弊、抄袭或代写等行为的压力。
课堂参与
在课堂上缺乏参与和互动,有时因为文化差异而表现得不积极。
生活不便
宿舍里的喧闹声影响学习和休息。
在图书馆或咖啡店等场合,被要求帮忙完成作业或翻译。
隐私问题
朋友圈动态被过度关注,个人隐私受到侵犯。
语言障碍
在非母语国家,有时难以理解当地人的语言和习惯。
这些问题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大多涉及到个人隐私、学业压力、语言能力、经济状况和社交生活等方面,容易让留学生感到不舒服、被误解或被干涉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