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学诈骗的犯罪分子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身份伪装: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留学生的联系方式,并伪装成使领馆、国内“公检法”工作人员、客服、中介等身份,以获取留学生的信任。
信息获取:
他们利用留学生的孤独感、信息不对称以及对当地法律和社会环境的陌生,通过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与留学生取得联系,诱骗他们转账汇款或提供个人信息。
威胁恐吓:
诈骗分子常以严重法律后果为威胁,如涉嫌“洗钱”“诈骗”等刑事犯罪,要求留学生配合调查,并以此为由要求转账至所谓的“安全账户”。
技术手段:
诈骗分子可能使用技术手段篡改来电显示号码,冒充官方机构工作人员,使诈骗行为更难以被识破。
虚假承诺:
他们可能承诺帮助留学生快速购票、办理证件、申请奖学金等,以此为名收取费用,并不实操作或删除受害人。
紧急情况:
诈骗分子可能虚构紧急情况,如“虚拟绑架”,要求留学生转账并离开住处,制造被绑架假象,诱使家长误信并支付巨额赎金。
钓鱼网站和支付问题:
诈骗分子可能通过钓鱼网站或假冒客服,要求留学生填写个人信息、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或编造支付问题、转款备注不能识别等理由,诱使留学生向指定账户转账。
综上所述,海外留学诈骗的犯罪分子主要利用留学生的信任、信息不对称和身处异乡的孤立无援,通过各种手段实施诈骗行为。留学生和家长应提高警惕,不轻信陌生电话、短信和邮件中的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和财务信息,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与使领馆、学校或当地警方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