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留学网-留学游子的家园

烟台留学网-留学游子的家园

留学史分为什么

59

中国留学史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古代留学的发端与交流(隋唐之前及隋唐时期)

早期交流:在隋唐之前,中国已有一定规模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但严格意义上的留学生现象还处于萌芽阶段。周边国家的一些人来到中国进行长期的学习和文化交流,为后来留学生群体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海外来华的使团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肩负着学习律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习惯等任务,成为最早的“留学生”雏形。例如,日本派遣的“遣隋使”和“遣唐使”规模不断扩大,日本留学生在长安的国子监学习儒家经典等知识。唐朝还设置了“宾贡进士”,为外国留学生提供考取科举的门路。

近代留学的兴起与发展(19世纪中叶 - 1949年)

晚清时期

留美幼童:1872年,清政府开始派遣幼童赴美留学,这是中国近代官派留学的开端。这些幼童在美国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等,虽然后来因为各种原因留学计划中途夭折,但他们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技术。例如,詹天佑就是留美幼童之一,他后来成为了中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等重要工程。

留欧学生:19世纪末期,清政府还派遣了一些学生前往欧洲留学,学习军事、造船、机械等技术。这些留学生回国后,为中国的近代工业、军事等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民国时期

1840~1870年:这一代人数多,且皆为私人途径,容闳成为中国政府成批官派留学生的第一个倡导者和推动者。

1871~1889年:官派留学欧美者230余名,自费留学的伍廷芳、孙中山等亦在这第二代。

1890—1911年: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瓜分危机的强烈刺激,清政府被迫派出大量的官费留日学生,并鼓励青年学生自费出国留学,同时也有少量的赴欧洲各国的官费留学生。

现代留学的发展(1949年至今)

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促进国家经济的复苏,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和学习他国的先进经验,由国家选拔人才公派出国。由于当时中国在冷战中处于社会主义阵营,因此留学的目的地主要是苏联,以学习军事科技为主,也有少数留学生去欧洲国家学习语言。

1978—2000年:这段时期留学生人数稳步增长,通过国家公派留学、单位公派留学和自费留学三种渠道前往不同的国家进行学习。

2000年以后:留学生人数大幅增加,留学目的地更加多元化,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留学领域也从单一的科学技术扩展到经济、管理、法律、艺术等多个方面。

这些阶段反映了中国留学史从早期的文化交流到近代的科学技术学习,再到现代多元化发展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特点,共同构成了中国留学史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