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的语言状态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 语言环境、文化背景、心理认同感以及个人适应能力。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语用模式及特点
留学生在交流中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阻碍修正结构:在主题介绍等活动中,留学生的话语以阻碍修正结构为主,自我修正频繁。
叹词使用:叹词使用频率高,功能丰富,涉及主讲学生、听讲学生和教师三方。
反馈和话语转换:反馈和话语转换较为常见,打断现象较少。
问句和答句类型:问句和答句类型多样,功能各异。
语言环境的影响
留学生在异国他乡,语言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上课时主要使用英语,课后与同学和教师的交流也基本是用英语进行。这种以英语为主的沟通习惯,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以英语为主的沟通方式。
心理认同感
心理认同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留学生在异国他乡可能会经历心理认同感的挑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语言使用和交流方式。
语言尴尬期
留学生在刚到国外时,可能会经历一个语言尴尬期。这个阶段通常发生在他们开始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时,可能会感到孤独、焦虑,甚至产生挫败感。这个阶段需要时间和耐心去克服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
学术语言障碍
留学生在学术环境中需要学习和使用大量的学术专业术语,这对他们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为了克服这一障碍,他们可以积极参加专业课程,与教授和同学交流,并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和工具进行学术英语的学习。
口语交流障碍
口语交流是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而重要的语言障碍。尽管许多学生在国内已经学习了英语,但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听力和口语的流利度常常表现不佳。
综合来看,留学生的语言状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既有由于语言环境改变带来的适应性问题,也有由于文化差异和心理认同感带来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语言环境,留学生需要积极学习和实践,克服语言障碍,并逐渐融入新的文化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