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留学生的骗局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诈骗类型:
虚拟绑架
诈骗手段:诈骗团伙假冒“公检法”人员,通过电话或社交媒体联系留学生,声称其涉嫌重大犯罪,要求配合调查。留学生被要求向所谓的“安全账户”转账,并切断与外界的联系。诈骗分子还会要求留学生拍摄被“绑架”的视频,并威胁其不能透露真相。家长在收到“求救视频”后,往往陷入恐慌并支付高额赎金。
冒充公检法
诈骗手段:诈骗分子冒充国内公检法或国外当地警察、移民、海关等执法机关人员,声称留学生涉嫌洗钱、偷渡、走私等犯罪,发送虚假“逮捕令”“通缉令”等,让留学生陷入恐慌并听从他们的指令。
学费滞纳金
诈骗手段:诈骗者假装是某大学的国际事务办公室,告知学生需缴纳所谓的“学费滞纳金”,以此引诱他们通过不明网站转账。
兼职机会和投资项目
诈骗手段:诈骗者通过社交平台与留学生建立联系,承诺提供兼职机会或投资项目,借此获取个人信息或财务支持。
虚假offer和实习项目
诈骗手段:诈骗者在领英等平台上发布虚假岗位,吸引留学生上钩,然后假装约面试并收取手续费或办公用品费用。此外,还有虚假的实习项目,利用留学生的信息差和信任来骗钱。
租房诈骗
诈骗手段:诈骗分子在大学附近和市中心等热门区域发布短租信息,以低价引诱留学生,然后虚构租赁合同,骗取押金和首月房租。
培训行骗
诈骗手段:假中介打着能推荐上名校的旗号进行招生诈骗,或者在网站上发布虚假信息欺骗家长和学生,骗取钱财后溜之大吉。
面对这些骗局,留学生和家长应保持冷静,提高警惕,不轻信陌生电话或邮件中的信息,不随意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同时,及时与家人和使领馆保持联系,寻求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