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政府和社会各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就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促就业措施:
新业态的催生与发展
新业态依托于分工细化和技术创新,从现有产业和领域中衍生出新的环节、链条和经济活动形式。这些新业态不仅提供新的高技能岗位,扩大对高水平劳动力的需求,还通过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释放新的就业需求。服务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强,新业态也较为集中地出现在服务业领域,其扩就业、促就业的作用显著。
政策支持
国家将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红利,如加速“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加大社区就业岗位开发,扩大基层服务岗位供给,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帮扶,积极兑现抗疫稳岗扩岗奖补等。
重点群体就业支持
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广泛就业,促进农民工本地就业,推动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例如,上海出台新一轮高校毕业生青年促就业政策,包括用人单位招用高校毕业生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范围等,确保到年底2023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扶就业率不低于90%。
企业用工服务
持续推进保障企业用工服务,建立人力资源协作机制,实施技能提升行动,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提升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
拓宽就业渠道
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的支持,大力培育数字经济、银发经济、绿色经济等就业新的增长点。同时,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支持劳动者多渠道灵活就业。
提升就业技能
政府每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过1800万人次,有效增加了技能劳动者供给。深入推进技能中国行动,聚焦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养老照护等重点领域需求,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就业服务活动
通过开展各种就业服务活动,如“千校万岗·就业有位来”线上双选会等,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信息,畅通求职渠道,促进岗位对接,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重点领域岗位开发
聚焦先进制造、服务消费、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推进实施岗位开发计划,提升经济发展的就业带动力。通过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聚合资源、深挖潜力,多渠道、多领域归集一批就业岗位。
这些措施从多个方面入手,全方位促进就业,确保就业稳定增长,失业率平稳回落,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