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协议书,也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 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它旨在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避免混乱和就业欺诈行为,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就业协议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毕业生信息:
包括姓名、联系方式等。
用人单位信息:
包括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学校信息:
包括学校名称、联系方式等。
就业意向:
明确毕业生愿意到用人单位报到。
用人单位承诺:
用人单位承诺按规定接收毕业生并明确是否落户。
学校承诺:
学校负责办理毕业生报到证、档案转递、户口迁移等手续。
违约责任:
书面明确各方的违约责任。
其他条款:
包括工作条件、职责、薪酬、福利、雇佣期限等。
就业协议书在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其法律效力类似于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正式凭证。
建议:
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书前,应仔细阅读并理解协议内容,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
用人单位也应诚信填写协议内容,避免后续产生纠纷。
学校应加强对就业协议书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协议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