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后的身份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通过相应的手续和就业方向。以下是几种可能的身份:
干部身份
大学生属于国家培养的专业人才,通过向劳动部门申请办理招工手续后具备工人身份,通过人事组织部门办理吸收、录用干部手续后具备干部身份。国家统一招收并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在一年见习期考核合格后办理转正定级手续后也具备干部身份。
应届毕业生身份
从教育部门来说,只有当年毕业生是应届生,具体年份以教务部门在学籍系统里登记的毕业年份为准。毕业两年内毕业生能否以应届生身份求职,以用人单位或用人单位主管部门要求为准。从学校就业部门来说,毕业两年内落实就业单位的,均可申请办理就业相关手续。
其他从业人员
大学生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职业类别,而是一种社会身份。根据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学生在大学期间是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而并非正式进行职业工作。因此,在职业分类中,大学生通常被归类为“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建议
明确就业方向:大学生在就业前应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选择适合的工作岗位,并通过相应的手续办理,以便获得相应的身份和待遇。
保留相关手续:在就业过程中,应妥善保管好所有相关的手续和文件,如就业推荐表、报到证等,以备将来需要时查阅和使用。
关注政策变化:及时关注国家和地方的相关就业政策,了解最新的就业形势和规定,以便做出合适的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