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被称为“最难就业年”,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19万人,这一数字刷新了历史纪录。
招聘岗位数下降
据调查,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毕业生签约率均不足三成,广东不足五成。
经济增长率降低
2013年整体经济增长率不高,影响了企业的招聘需求,导致企业招人数量减少。
就业期望与现实的差距
许多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较高,与实际就业机会存在差距,导致观望心态浓厚。
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
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增加了就业难度。
就业歧视和“拼爹”现象
就业过程中存在学历、出身等歧视,以及“拼爹”现象,这些因素也增加了大学生找工作的难度。
创业氛围不浓
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氛围不够浓厚,相关制度不够畅通,导致创业动力不足,未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综上所述,2013年就业形势严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毕业生人数增加、招聘岗位数减少、经济增长率降低、就业期望与现实的差距、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就业歧视和“拼爹”现象以及创业氛围不浓等。这些因素相互叠加,使得2013年成为“最难就业年”。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