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乘数效应是指 当一定投资增量引起一定就业量增加后,它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若干倍就业量的增加。这个经济概念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卡恩提出,并由凯恩斯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就业乘数效应的基本原理
就业乘数与投资乘数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在量上相等,在质上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当政府增加支出,直接引起就业量增加时,会连锁地引起一系列就业量增加,从而实现以就业维持就业,以就业扩大就业的方针。
就业乘数的计算
就业乘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text{就业乘数} = \frac{\text{总就业增量}}{\text{直接就业增量}}$$
其中,总就业增量是指由于投资增加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总就业量的增加,直接就业增量是指由于投资增加而直接引起的就业量的增加。
就业乘数效应的影响因素
就业乘数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
边际消费倾向:
指新增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边际消费倾向越高,就业乘数效应越大。
边际储蓄倾向:
指新增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边际储蓄倾向越高,就业乘数效应越小。
边际税率:
指税收每增加一个单位,总收入减少的数量。边际税率越低,就业乘数效应越大。
投资需求的价格弹性:
指投资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价格弹性越大,就业乘数效应越大。
就业乘数效应的实际应用
就业乘数效应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中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降低税收、提高边际消费倾向等措施,来扩大就业,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结论
就业乘数效应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揭示了投资增加对就业的连锁反应作用。通过理解和应用就业乘数效应,政府可以更有效地制定经济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