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偿安排就业存在以下几种套路:
虚假宣传
高端岗位:一些中介机构和人员声称通过付费可以安排进入高端岗位,如国企、央企、事业单位等,但实际上这些岗位往往门槛过高,不面向社会招聘,或者内部名额不向外流通。
岗位不符:即使成功安排,岗位实际情况可能与宣传的性质严重不符,如岗位性质、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等。
高额费用
费用高昂:有些机构收取的费用特别高,这些费用可能包括打点费、介绍费、培训费、咨询费等,最终导致求职者支付了高额费用却得不到承诺的工作。
退款难:即使发现被欺骗,退款过程也非常困难,有些机构以各种理由拖延退款,甚至直接失联。
无实际资源
无真正关系:一些中介机构和人员并没有真正的好单位关系,他们所能安排的单位往往很一般,甚至不需要花钱就能找到的工作。
层层加价:有些机构通过层层加价,将原本不高的资源价格炒高,最终让求职者支付难以承受的费用。
合同陷阱
合同不明确:在签订合同时,一些机构可能隐瞒重要信息,如具体岗位、安排时间等,导致求职者在后期发现问题时无法维权。
个人合同:有些合同是和个人签订的,求职者可能在签订合同时并未充分了解合同内容,从而陷入被动。
诈骗行为
诈骗团伙:有些不法分子利用求职者的急切需求,通过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收取各种费用为名进行诈骗,并在收取钱款后失联。
投资或放贷:更恶劣的是,有些机构将收取的费用用于其他投资或放贷,导致求职者损失无法挽回。
建议
谨慎选择:求职者在选择有偿就业安置服务时,应充分了解服务提供方的资质和口碑,避免轻信高承诺的服务。
仔细审查:在支付费用前,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了解服务内容和费用明细。
寻求官方渠道:尽量通过官方渠道了解招聘信息,避免通过不明来源的渠道进行求职。
保留证据:在求职过程中,保留好所有沟通记录和支付凭证,以便在发现问题时能够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