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兜底帮扶措施,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政策:
精准式对象认定
针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人员,及时进行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实现精准发现和动态管理,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
一对一个性化帮扶
利用就业信息一体化平台,建立精准帮扶台账,明确人员底数、就业能力、就业意愿和服务需求。根据援助对象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和差异化的帮扶举措,包括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和创业服务。
“两优惠、三补贴”政策
税费优惠:对就业困难人员到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的,落实税费优惠政策。
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优惠: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支持,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及合伙创业等情况。
社会保险补贴:鼓励就业困难人员到企业就业或灵活就业,对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和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费补贴。
职业培训补贴:支持就业困难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评价补贴。
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并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信息化手段
通过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实现“点对点”推送政策内容和服务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政策针对性。
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困难群体的就业成本,还能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就业信心,从而实现社会兜底和民生保障的目标。建议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加强政策宣传和实施,确保这些帮扶措施能够真正惠及广大就业困难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