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就业安置证书,也称为定向就业报到证,是 应届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定向就业单位报到的凭证。它用于证明毕业生已经被特定单位录取,并用于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的初始记载和凭证。毕业生在报到时需要持有定向报到证,用人单位和学校相关部门依据此证为毕业生办理档案投递、组织关系转移、户籍迁移等手续。定向报到证通常在毕业生毕业时由学校发放,一式两份,一份放入毕业生档案,一份由毕业生持有用于报到。
定向就业是指学生或毕业生在入学前或毕业前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约定在完成学业或培训后直接到该单位工作。这种方式旨在满足特定行业或地区的人才需求,通常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紧密相关,并能促进学生顺利进入目标行业或领域。
定向就业的主要特点包括:
预先确定工作单位:
学生在入学前或毕业前与用人单位签订定向协议,确定未来的工作单位。
档案和人事关系:
学生的档案、人事、户口、工资关系仍保留在原工作单位。
不颁发派遣证与报到证:
毕业后不颁发相关派遣证与报到证,毕业生需直接返回签订培养合同的单位上班。
毕业证注明:
定向生的毕业证上会注明该生的定向就业单位或者专业岗位,以及相关的约束和义务。
定向就业旨在解决艰苦行业、地区以及军工、国防等高层次人才需求问题,部分高校每年会安排一些招生计划面向这些特定方向就业。这种就业方式有助于提高特定行业或地区的就业率,促进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