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援助政策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就业援助对象
就业困难人员
零就业家庭成员
政策目标
健全及时发现、优先服务、精准帮扶、动态管理的就业援助工作机制
提升政策和服务精准性、可及性
切实兜住困难群体就业底线
扶持政策
税收减免优惠:对企业吸纳援助对象就业、援助对象自主创业,落实税收减免优惠和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优惠。
社会保险补贴:对援助对象到企业就业、灵活就业的给予社保补贴。
职业培训和评价补贴:对参加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评价补贴。
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与社会救助政策衔接:探索建立促进就业、失业保险、社会救助的联动机制,对实现就业的低保对象,在核算其家庭收入时可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增强其就业意愿和就业稳定性。
具体措施
合理确定援助对象范围,畅通申请认定渠道,动态掌握帮扶需求,加强分类精准帮扶,做好跟踪服务管理。
挖掘创造适合大龄人员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
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援助对象就业,支持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落实现行相关税费优惠政策。
对小微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及合伙创业、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者从事个体经营等具体情形,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支持。
执行机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其他相关部门
这些政策旨在通过多种措施,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和其他特定群体实现就业,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建议相关人员和机构深入了解并充分利用这些政策,以获得必要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