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留学网-留学游子的家园

烟台留学网-留学游子的家园

就业权益的陷阱包括什么

59

就业权益的陷阱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权益受损型陷阱

传销陷阱:一些非法传销组织利用毕业生求职迫切的心理,以知名企业名义招聘毕业生,或通过网络招聘等方式获取毕业生的通信地址和联系方式,之后以面试或实习为由将毕业生骗至外地,收取其有效证件,控制其人身自由,强迫、诱骗毕业生加入传销组织。

协议或合同陷阱

口头承诺:口头承诺如果没有在协议书中予以体现,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一旦协议主体间发生矛盾,吃亏的一般都是学生。

不平等协议:大学生维权意识较差,在求职中又处于弱势地位,对不平等条款要么不知道要么不敢提出异议,这使得就业协议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用人单位的“霸王合同”。

就业协议代替劳动合同:有些用人单位以就业协议替代劳动合同,究其原因,用人单位在就业协议中的许多约定不符合劳动法的规定,如果签订劳动合同,就不能达到违法用工的目的。

试用期陷阱:试用期是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对双方都有约束力。有些大学生在就业时会遭遇这样的情况,某些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在试用期将要结束时,以各种理由辞退毕业生或试用期、见习期过长。

网络陷阱

虚假招聘信息:一些公司未经授权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此吸引求职者进行面试,浪费时间和精力,甚至骗取钱财。

培训贷陷阱:某些公司以培训为名诱导求职者借贷上岗,承诺的高薪工作实际上无法兑现。

非法职业中介陷阱:未经许可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黑中介,以各种名义收取求职者的财物。

入职捆绑付费培训陷阱:用人单位或服务机构以招聘为名,要求求职者支付培训费用,但实际培训内容可能与岗位无关。

“付费内推”陷阱:某些机构向求职者承诺提供高薪行业就业岗位,但须缴纳相关服务费用,涉嫌不正当竞争和欺诈。

“实习生套娃”陷阱:某些用人单位的员工甚至是非正式员工,以单位名义招聘实习生,借此分派自身工作任务骗取免费劳动,或进行“有偿实习”。

其他陷阱

收费陷阱: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以各种名义收取求职者的费用,如报名费、培训费、押金等。

身份盗用或信息泄露:一些不法分子可能利用求职者的个人信息进行非法活动,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防范建议

仔细甄别招聘信息,核实企业资质,避免盲目投递简历。

在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时,务必仔细阅读条款,确保内容合法公平。

警惕“付费内推”等虚假宣传,避免上当受骗。

选择具有正规资质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或平台,了解其经营范围和资质。

保留好相关证据,如遇到权益受损,及时报警或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投诉举报。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避免落入就业权益的陷阱,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