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就业形势之所以如此严峻,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经济大环境不佳:
全球经济在疫情后的复苏中遭遇波折,中国也不例外。外需不足、通胀压力、能源危机等问题叠加,导致企业扩张意愿不高,招聘自然放慢了脚步。同时,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虽然有助于提升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但短期内也带来了一些阵痛,部分传统行业面临市场调整,就业机会大幅减少。
产业结构变化:
中国正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劳动力密集型行业面临挑战,岗位减少,企业求的是“少而精”,需要的是高素质人才,低技能岗位不再吃香。这种结构性变化使得部分求职者难以适应新的就业需求,从而加剧了结构性失业问题。
企业成本压力:
企业面临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涨价、物流费用等多重压力,不少企业为了“活下去”选择减员增效,扩招员工更是奢望。这种情况下,企业更倾向于招聘能马上上手干活、还不需要高薪的人,导致刚毕业的新人和年纪大的职场人都面临就业困难。
毕业生人数激增:
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1179万人,比去年增加了21万人,这一数字再创历史新高。毕业生人数的激增使得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进一步失衡,供大于求的局面更加突出,竞争异常激烈。
科技进步加剧竞争:
人工智能、自动化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替代了不少简单劳动岗位,企业招聘不再仅仅看重学历和专业背景,更看重求职者的学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使得许多求职者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
政策不确定性:
科技、互联网等领域的监管趋严,企业招聘更加谨慎,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紧张局面。
疫情影响:
疫情期间,本届毕业生的学习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此外,疫情还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就业方式,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竞争。
综上所述,今年就业形势严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经济大环境不佳、产业结构变化、企业成本压力、毕业生人数激增、科技进步加剧竞争、政策不确定性以及疫情影响等。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导致了就业市场的紧张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