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留学回国就业 总体向好,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就业前景
根据调查,有42%的留学生能够在回国后一个月内找到工作,40%的留学生在回国后一到三个月内找到工作。
留学生薪资普遍高于国内毕业生。2017年的数据显示,26.3%的海归毕业后的国内首份工作薪资在1万元以上,较本土应届生高出2倍,有4.2%的留学生首份工作薪资突破2万元,较国内比例高出3倍。
政策支持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创业支持政策,如《关于做好留学回国人员自主创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为留学回国人员提供创业指导、场地提供等多方面的扶持。
行业需求
高科技与互联网领域、金融服务及保险行业、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等对留学回国人员需求旺盛。这些行业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留学回国人员,他们能够带来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与管理经验。
区域经济发展
政府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东西部协作战略等,为留学回国人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与合作机会。
就业挑战
尽管留学生回国就业前景总体向好,但也面临激烈的竞争和一些挑战,如缺乏国内实习经验、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薪资问题等。
就业偏好
国有企业成为留学归国人员就业的首选,占比超过50%。此外,高等院校和其他事业单位也是留学归国人员的热门就业去向。
薪资预期
留学生对薪资有较为现实的预期,更多留学生期望中等薪资(8-12K和12-18K人民币),高薪资预期有所降低。
建议
提前规划:留学生应提前规划职业,提升专业技能,抓住回国后的就业机遇。
积累经验:尽量在国内寻找实习机会,积累工作经验,以增强竞争力。
了解市场:关注国内就业市场的需求,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热门行业和企业。
提升语言能力:加强英语和其他语言能力的训练,以更好地适应国内的工作环境。
利用政策: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创业和就业支持政策,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助力。
总体而言,大学生留学回国就业具有较好的前景,但也需要面对一些挑战。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努力,留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国内就业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