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具与设备管理
工具前检查
使用前需检查工具完整性,避免使用有楔子脱落、头部弯曲或把手断裂的锤子、扳手等,防止意外伤害。
定期维护
定期磨去凿子、錾子等工具的卷边,确保金属外壳接地保护,砂轮机等设备需保持防护装置完好。
二、人员资质与培训
持证上岗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人证合一,并接受专项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
每日班前会总结安全违章情况,分析风险隐患,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定期开展安全培训。
三、现场安全管理
防护措施
高处作业需佩戴安全带,设置防护网;动火、临电作业需审批并配备监护人。
梯子使用需有防滑措施,超过2米需专人监护,严禁多人共用。
环境监控
保持作业区域通风良好,有限空间作业需检测氧含量,连续监测有害气体,设置警戒线封闭作业区。
四、应急管理
预案与设备
配备呼吸器、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设置应急电源和救援机制,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及时响应。
风险预控
作业前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应急预案,明确疏散路线和责任人,避免盲目施救。
五、制度与文化
责任落实
制定安全职责清单,细化“尽职免责”条款,通过考核强化责任意识。
安全文化
开展安全月、知识竞赛等活动,倡导“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形成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氛围。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作业风险,保障人员安全。需持续关注法规更新,结合实际调整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