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抓作业:
发布时间有技巧
合理的作业发布时间能够使学生明确今日的课后任务,建议在课后立即发布作业,而不是等到下午放学前发布。这样能起到趁热打铁的作用,让学生合理利用零散时间,提高作业完成率,从而减轻晚上的作业负担。
如果当天某班有两节同科目课,可以在每节课结束时分别发布一部分作业,每次发布的作业都是跟当堂所学息息相关的。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就预设好教学进度和相应作业。
作业内容有筛选
打造高质量学习体验,精选习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确保每一题都紧密关联教学目标,避免“偏难怪”。基础题检验概念掌握,中等难度题训练解题思路,高阶题挑战批判性思维,促进全方位能力提升。
留作业时这几类题型都要有所涉及,以满足不同层次同学的需求。同时,要尽量避免出现宽泛的作业范围,比如“从某一页到某一页”作业范围。筛选出具体的作业内容,比如“某一页第几题”,题目应紧扣当堂所学,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在适度努力下完成大部分作业。
评价前置有标准
在发布作业时每一项作业后面要附上作业标准,方便学生对作业要求一目了然,对于高质量完成作业大有帮助。比如留课时练作业时,可以明确告诉他评价标准,提出具体要求,“字写工整,题不许空,画出题眼”。
作业本上的作业则要求“字写工整,写清题号,不许偷工减料”。
检查反馈有实效
及时并有效反馈作业对于学生的学习进展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及时批改作业,并针对学生的错误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培养课代表的能力
课代表在作业收发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培养课代表的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收发作业的能力,二是学习能力。通过固定时间收发作业,并做一个表格统计不经常交作业的同学,课代表可以带动大家学习这一学科的热情。
多听课
教师应该多听课,这是自己成长的快速方法。通过听课,教师可以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抓听课习惯和课堂氛围
高效的听课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注意力集中程度、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和参与度。
积极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开放、包容、互动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疑问,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抓作业书写
作业书写不仅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作业书写质量,包括字迹工整、条理清晰、逻辑连贯等方面,通过细致的批改和反馈来帮助学生提高书写水平和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教师可以有效地抓作业,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