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作业危险主要涉及坠落、触电、火灾和物体打击等风险,以下是综合防范措施:
一、人员管理
资质要求 作业人员必须持特种作业操作证(如高处作业证),并定期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
健康检查
禁止患有恐高症、高血压、心脏病等不适宜高空作业的人员参与。
精神状态管理
作业前需确认精神状态良好,避免疲劳、酒后作业。
二、设备与环境管理
安全设备
防坠落装备: 正确佩戴安全带(高挂低用,系于髋部而非腰部)、安全绳、安全网,确保保险装置完好。 电气防护
吊装设备:定期检查钢丝绳、吊钩等部件,确保绑扎牢固,试吊确认平稳后再作业。
作业环境
清理作业区域障碍物,设置围栏和警戒标志,配备应急照明。
恶劣天气(雷电、大风、大雾)及夜间作业需暂停。
三、规范操作流程
审批与交底
作业前需提交申请,安全管理部门进行风险评估并审核方案,作业人员技术交底。
过程控制
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工具,如梯子需稳固,吊运物体需绑扎。
保持通讯畅通,作业负责人现场监督措施落实。
应急准备
配备急救箱、灭火器等应急设备,制定应急预案,演练逃生技能。
四、安全防护措施
个体防护
除安全带外,还需佩戴安全帽、防滑鞋、防护手套等。
区域管理
设立安全警示标识(如“禁止靠近”“当心坠落”),设置防护栏杆或生命线。
行为规范
严禁抛掷工具或材料,上下移动使用专用设备(如升降平台)。
五、定期检查与维护
设备检测
定期检查安全带、安全网、梯子等设施,发现隐患及时维修或更换。
记录管理
建立作业档案,记录设备检查、人员培训、事故隐患排查等情况。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高处作业风险,保障人员安全。若发生事故,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拨打120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