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歌鉴赏是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
诗歌题材
羁旅思乡诗:描写因战乱、戍边、宦游等原因而产生的思乡之情。
边塞征战诗:反映边塞生活的艰苦和将士们的豪情壮志。
送别怀人诗:表达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或坦陈心志的告白。
咏物言志诗:通过咏物寄托诗人的品质或理想。
咏史怀古诗:借古讽今或抒发对历史的感慨。
山水田园诗:歌咏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
爱情闺怨诗: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的忧伤或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政治讽喻诗:通过诗歌表达对政治现实的批判或讽喻。
即景(事)抒怀:因某一景象或事件而引发个人感慨。
诗歌意象
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月亮: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柳树:表示惜别之情。
蝉:象征高洁。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南浦:水边的送别之所,象征离别。
长亭:陆上的送别之所,象征离别。
芳草:喻离恨。
芭蕉: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诗歌情感
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的《雨霖铃》。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羁旅愁思:如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思念亲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如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如思妇闺情诗中的情感表达。
诗歌艺术手法
触景生情:通过景物描写引发情感。
情景交融: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
想象与联想:通过想象和联想塑造形象,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衬托与对比:通过正衬和反衬手法突出主题和情感。
诗意理解
对诗词大意的理解: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领悟诗歌的深层含义。
对全诗名句的感悟:体会诗歌名句的意境和情感。
建议学生在复习时,重点掌握各类诗歌的常见题材、意象、情感和艺术手法,并通过大量阅读和练习,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应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