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协议,全称《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 由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三方签订的书面协议。它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随后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三方协议旨在明确三方在就业择业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对签约的三方均具有约束力。
三方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
主体信息:
包括毕业生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专业、学制、毕业时间等基本个人信息,以及用人单位的名称、单位性质、单位地址、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等内容。
权利与义务:
三方协议规定了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就业过程中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如毕业生的就业意向、用人单位的接收意向、学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等。
编号管理:
协议书通过为每位毕业生分配唯一编号,来执行编号管理,确保每位毕业生的三方协议唯一且可追溯。
三方协议的作用在于:
维护毕业生权益:
通过明确三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如就业、户籍、档案、保险、公积金等问题的解决。
约束用人单位:
协议对用人单位在接收毕业生后的行为进行约束,确保其履行相应的义务。
学校监督与指导:
学校通过三方协议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就业指导和监督,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
需要注意的是,三方协议并不等同于正式的劳动合同,它是一个过渡性的协议,旨在保障毕业生在毕业到就业这个过渡期的权益。正式的劳动关系将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后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