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办法:
强化就业优先导向
构建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开展就业影响评估,强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生产力布局对就业的带动,着力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
落实就业政策
实施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推出银发经济促就业支持举措,加大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企业的支持。开展就业政策分类宣传,更新就业创业政策清单,推动政策进企业、进园区、进校园、进社区,提高政策的知晓度和落实率。
支持青年就业
出台新一轮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支持政策,持续挖掘公共部门岗位,着力扩大市场化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为超过200万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实施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强化就业观念引导,提供“1131”实名服务,促进尽早就业。
保障其他群体就业
扎实推动农民工就业,举办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支持组建劳务协作区域联盟,积极培育劳务品牌。健全就业援助工作机制,打包推出“两优惠、三补贴”政策,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兜底帮扶。
提升就业服务质量
加快建设全国就业信息资源库、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在北京、上海设立公共就业服务区域中心,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实施“10+N”就业服务活动,持续加强全国“一库一平台”建设,推动“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提质增效,提升服务可及性、均等化和专业化水平。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落实鼓励创业的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比如,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者从事个体经营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又比如,返乡创业农民等重点群体,以及吸纳这些重点群体就业的小微企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财政给予贷款贴息。
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同
推动财政、货币、就业、产业等政策协同发力,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强化部门定期会商,不断拓展就业新的增长点。用好用足存量政策,落实稳岗返还、税收优惠、担保贷款、就业补贴等政策,推广直补快办模式,更好发挥政策效力。
加强职业培训
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近年来,政府每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过1800万人次,有效增加了技能劳动者供给。
促进城乡劳动力流动
推动城乡劳动力流动,促进就业机会均衡分布。落实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的政策举措,摸清辖区内劳动者就业失业情况、重点群体就业服务需求,以及各类用工主体用人需求信息,推广“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5分钟就业服务圈。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全方位地稳定就业,确保就业市场的平稳运行和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