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弄虚作假行为的处分依据具体情况和严重程度而定,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职业中介机构的处罚
提供虚假就业信息、为无合法证照的用人单位提供服务、伪造或涂改职业中介许可证等行为,由劳动行政部门或其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职业中介许可证。
劳动者的处罚
在评奖、评优、资助、竞赛、就业等工作中弄虚作假,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或开除等处分。
弄虚作假严重违反公司规章的,用人单位有权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赔偿经济损失。
买卖或伪造证明文件的处罚
通过网络购买实习证明、工作证明、医疗证明等行为,涉及伪造、变造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将受到拘留和罚款等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涉嫌犯罪。
综上所述,就业弄虚作假行为的处分措施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等,具体处分依据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后果而定。对于职业中介机构,还可能面临罚款和吊销许可证的处罚。建议相关单位和个人在就业过程中诚实守信,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弄虚作假行为带来的不利后果。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