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置孩子作业时,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
必须掌握的部分
对于必须掌握的知识,可以布置一些家庭作业,但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以内,以学习效率最低的孩子为标准。
非必要掌握的部分
非必要掌握的部分可以布置成作业,但不必强制要求完成。学习效率高的孩子可以选择完成这部分作业,而效率较低的孩子可以不做。
泛部分家庭作业
泛家庭作业可以供孩子们在闲余时间自主学习,不需要花费太多心思去掌握,旨在拓宽知识面。
作业布置要少而精
作业题应有针对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尽量选择那些容易使学生产生泛化混淆的知识例题。
作业时间分散
可以将作业时间分散,避免一次性布置大量作业。例如,可以分阶段布置作业,中间穿插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益智故事或智力游戏,以调节学生情绪和大脑休息。
禁止抄袭
作业尽量在学校完成,布置分层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完成不同类型的作业,以减少抄袭的机会。
因人而异
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需求,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作业。可以分成基础题和提高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完成。
各学科协调
各学科教师应相互沟通和协调,避免某一学科作业量过大而其他学科作业量不足,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科学性和多样性
作业内容应具有科学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形式应多样化,包括听、说、读、写、做、演、唱、画等多种形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常规作业与随堂作业
常规作业如作文、写字、周记或日记等需要持之以恒地完成。随堂作业则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及时布置,充分利用课本资源。
预复习作业
布置预习和复习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和拓展旧知识。
控制作业总量
各科教师应控制作业总量,避免学生因作业过多而感到负担过重。
通过以上方法,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布置作业,既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减轻他们的负担,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