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协议,也称为三方协议,是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正式确立劳动人事关系前,经双向选择,在规定期限内就确立就业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而达成的书面协议。它一式三份,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各持一份。就业协议的主要作用包括:
保障毕业生就业权益:
就业协议确保毕业生在寻找工作阶段的权利与义务,约束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间和内容。如果发现劳动合同与就业协议不一致,特别是出现对维护毕业生权益不利的情况时,毕业生应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就业协议制定新的劳动合同。
约束毕业生的人事关系转移:
就业协议作为用人单位、毕业生之间双方的一份意向性协议,保障毕业生在报到后能顺利办理人事档案和户口的迁移手续。
便于用人单位招聘和培训:
就业协议帮助用人单位详细掌握毕业生的个人背景资料,为未来的招聘活动以及人才培养计划提供有力支持。
高校就业管理的重要依据:
高校依据就业协议编制就业方案,报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并办理《就业报到证》。
国家统计就业率的工具:
就业协议书也是国家统计大学生就业率的部分工作内容。
防止毕业生被拒收:
就业协议作为用人单位、学生、学校之间达成协议的依据,防止毕业后学生被企业拒收。
综上所述,就业协议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保障了毕业生的权益,又方便了用人单位的招聘和培训,同时也是高校就业管理的重要依据。建议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时,务必仔细阅读协议内容,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