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一流不如就业一流”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评价一所大学或学科的价值时,其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往往比单纯的学术排名或科研水平更为重要。以下是一些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
市场需求与学术需求的脱节
科研指标如权威期刊论文发表数目,虽然是衡量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但这些指标并不一定与社会当前的人才需求方向一致。因此,一些一流大学或学科的优秀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可能面临困难。
产业过剩与人才过剩
国内目前存在投资过剩和产业过剩的问题,导致一些服务于这些过剩产业的人才,即使毕业于一流大学或学科,也面临大量过剩的局面。相反,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如“一带一路”的学校,其毕业生却供不应求。
国家政策导向的重要性
在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决策中,承担重要任务和服务这些决策的学校和学科,其毕业生的就业和深造比例往往较高。例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作为国家一带一路智囊单位和国际贸易财经法律人才基地,其就业和留学比例在北京名列前茅。
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就业市场更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往往需要通过实践经验和实习经历来积累。因此,即使学术水平很高,如果缺乏实际应用能力,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也可能处于不利地位。
综上所述,“什么一流不如就业一流”强调了在评价大学或学科时,应更加关注其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而不仅仅是学术排名或科研水平。